Search

改變思維模式,九步驟提問

在那些經歷糟糕日子的人物當中,有些人有反芻的傾向。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改變思維模式,九步驟提問

在那些經歷糟糕日子的人物當中,有些人有反芻的傾向。例如:馬提亞爾會不斷地糾結於事情應該要如何如何,阿爾瑪則會一再地回顧已發生的事情,並把焦點放在自己的錯誤與缺點上,不停地提醒自己。唯有改變這些思維過程,才能夠改善情緒調節系統。

由此可見,努力排除一個想法,只會使它不斷地增強。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去轉變它,將這種思維模式從平常對自己說的話,轉換成有助於自己的話。大家不妨跟著圖表5(已重製為貼文圖)的問題好好思考,一定能夠對你有幫助。

開頭案例中的潘多拉和她母親一樣,有著很強的憂慮傾向。她總是習慣做最壞的打算,而這會被某些家庭的觀念所強化,例如:不為自己擔憂的人是沒有責任感的,而這樣的人比較會有遇到問題的風險。然而,她的憂慮並沒能幫助自己回到工作崗位,也沒能使自己去尋找更好的工作,或者使自己在未來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衝突。憂慮感如此的難以負荷,使她不知所措,即便不適感不斷地增長,潘多拉卻放任自己的憂慮擴散,因為她沒發現停止它才是自己應該要努力的方向,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出什麼改變。她只想到了一個外在的解決方案—服藥。

*補充:步驟二還包含:「有人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嗎?」、「我是基於什麼原因才開始對自己這麼說的?」

----
以上文字摘錄自 《壞情緒,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》:每天心情不打結,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
作者:作者安娜貝爾.岡薩雷茲(Anabel Gonzalez)

這篇摘文雖然不長,但想跟大家分享其中的歷程。
生活不會每天都是順遂的,面對糟糕的日子,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抗拒、想要消除令人不舒服的負向情緒,於是對自己嚴厲的批判、不斷的自責、反芻負向的想法,結果卻適得其反。
如果我們先能夠”覺察”自己思考的慣性,選擇停下來,再試著用圖中的問句和自己對話,就有機會產出較為溫暖和關懷的話語,為自己創造出安適包容的空間。或許一開始執行起來並不容易,是因為我們不習慣將溫暖與關懷帶給自己而有些陌生,但相信透過持續地練習,在面對壓力和困頓時,對自我慈悲的習慣將能帶給你力量。

我們和 方言文化‧Babel Inside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。
請在貼文下方和大家分享你對自己表達關愛的對話或是「#壞情緒變好事 」,我們會在5/24抽出幸運獲書者和超值購書優惠者,並在限動中公告喔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